台州启动夏季防溺水专项行动筑牢沿海景区安全防线
台州市教育局率先行动,通过印发通知、部署动员等方式,向全市学校及家庭发出防溺水“六不”倡议:不私自下水游泳、不擅自结伴游泳、不到无救援水域活动等。这些要求如同六道“安全闸门”,从源头阻断青少年溺水风险。与此同时,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《平安台州》融媒大直播,以真实案例和专家解读普及自救知识,将防溺水宣传从课堂延伸至社会面。

景区升级:安全设施与智慧救援双管齐下
在沿海景区,管理方正加速完善“防溺硬件”:增设荧光警示牌、配备专业救生艇和AED设备,并建立“百米一岗”的巡逻制度。针对台风季频发的突发天气,部分景区已启用动态监测系统,当浪高超过警戒线时,广播会自动触发警报,其响应速度比传统人工观测提升3倍——这相当于为海岸线装上了“电子脉搏监测仪”。台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还将试点推广智能手环租赁服务,游客佩戴后可实时定位,遇险时一键触发救援机制。

全民联防:让安全意识成为“肌肉记忆”

专项行动特别强调“社会共治”理念。在松门镇,社区网格员与渔民组成“海岸哨兵队”,每日巡查暗流密集区;学校开展“小小安全员”培训,鼓励学生举报危险水域嬉戏行为。值得注意的是,教育局发布的指南中明确要求:遇同伴溺水时应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,转而使用救生杆或呼救等“智慧救援”方式——这种理念转变,被应急专家比喻为“用知识给勇气装上保险栓”。

气象联动:动态调整防御策略
面对近期频繁的大风降雨天气,交通部门已对湿滑路段加强疏导,并建议游客优先选择台州博物馆等室内场馆。海事局则推出“潮汐安全地图”小程序,直观标注各海域实时风险等级,就像给沿海活动配上了“气象导航仪”。这种精细化管控模式,使得安全预警能精准触达渔船、观光船等不同群体。

这场持续整个暑期的专项行动,本质上是一场“预防医学式”的社会治理实践——通过早干预、多维度防护,将溺水风险化解在未然之时。对于游客而言,遵守警示标识、选择正规浴场;对于居民而言,参与社区巡查、普及救援知识;对于管理部门而言,用技术创新提升响应效率。只有各方共同编织这张立体防护网,“平安一夏”的承诺才能真正落地。